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厚植绿色底蕴 筑牢生态屏障

  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省《若干措施》”),从六大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支持梅州融湾发展。在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方面,省《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梅州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还明确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兴宁四望嶂历史遗留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程、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等,为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厚植绿色底色。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厚植绿色底色

  作为广东生态发展区、粤港澳大湾区和粤北重要生态屏障,梅州一直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以绿美梅州生态建设为引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山水工程”),围绕水源涵养区、脆弱生态修复区、城乡生态提升区、水生态保护区等5大修复单元,系统开展了17项治理工程,近两年来完成生态修复面积556.58平方公里。

  在兴宁市,位于合水镇的铁山嶂昔日废露天采矿区重新覆土复绿,格桑花迎风摇曳,重力型拦挡坝控制了肆虐的泥石流,生态“伤疤”得到全面修复;在五华县,经过实施琴江河、五华河流域废弃矿山治理工程,曾经破败的废弃稀土矿山逐渐展现“新绿”;在蕉岭县,新铺镇通过实施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和梅州“山水工程”,生态优美、水质优良、良田连片的格局日益凸显……我市各县(市、区)的实践证明,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是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提升的重要手段。

  四望嶂历史遗留矿区位于兴宁市黄槐镇。做好四望嶂历史遗留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建巩固粤北生态屏障的具体举措,对于改善梅州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四望嶂历史遗留矿区生态治理修复工作已取得立项批复,完成了勘察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项目概算等前期工作,预计今年8月底可进场施工,围绕各工作节点有序推进,确保12月底完工,努力打造成为绿美广东生态修复的典范。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擦亮生态招牌

  一直以来,我市厚植生态优势,积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典型。2021年,梅县区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3年,平远县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梅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在今后落实省《若干措施》工作中,我市将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大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擦亮苏区梅州的生态招牌,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梅州是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74.54%,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市扎实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以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为实施主体,通过“分期收储、重点改培”的操作方式,实行企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国家储备林。当前,我市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重点安排在国有林场和全市桉树林、马尾松林等范围内进行划定收储,今后将逐步构建起树种多样、结构稳定和木材安全的保障体系,为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打下坚实基础。(记者 江婵)


扫描关注梅州共青团微信

粤公网安备 44140202000022号